1. 基因型,不同基因型间的再生频率及平均每叶片出芽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(P<0.001),其中PH2的再生能力最强,其次为PH6,PHI和PC最低。 2. 光照条件,叶片在弱光(50-100lx)下培养再生效果最佳;随光照增强再生频率急剧下降,光照达2000-25001x时叶片基本丧失再生能力;黑暗中叶片的再生频率与正常光下没有显著差异,但正常光下叶片生长缓慢,并在培养初期形成大量花青素,然后在切口部位(尤其是主脉处)形成一些致密的绿色愈伤组织,不定芽分化相对较晚;黑暗中叶片膨大迅速并形成较多的淡黄近白色疏松愈伤,不定芽的分化较早。 3.法桐叶片着生部位,位于试管苗顶端的2枚叶片再生能力最强,然后依次为第3和第4叶,即着生部位越低再生能力越差。 4.法桐叶片切割方式采用刻伤处理的叶片不定芽的诱导率在70%以上,平均每外植体出芽3-4然;而完全切断的叶块的不定芽诱导率仅为20%左右,平均每外植体出芽l-2丛。可见,将悬铃木的叶片切成多块对再生十分不利。 5.TDZ,含1.0mgTDZ以及0.5L-IBA的培养基均可诱导部分叶片形成不定芽,但分化频率很低(6.7%-20%),不定芽多呈畸形,或难以继续生长成正常小苗;培养1个月后,多数培养基中的外植体逐渐发黑,呈水渍状死亡,且TDZ浓度越高,表现越明显。
本文由:济宁豪丰法桐基地专业撰写 |